首页 >> 租房资讯

与中国建陶共舞的宽体窑的曲折之路

2019-10-20 来源:黑龙江租房网

  中国建陶经过了三十年长足的发展。

  1980年,全国建陶产量起步仅为1261万平方米。

  有资料显示,1995~2000年我国瓷砖产量基本在15~18亿平方米之间徘徊。但从2001年开始,产量一路飙升、高歌猛进:2001年超过21亿平方米,200 年达到 2.5亿平方米,2005年达到41亿平方米,2007年超过50亿平方米,2009年达到66亿平方米,2010年78亿平方米,2011年超过90亿平方米。

  同时,根据《建筑卫生陶瓷行业 十二五 发展建议》,我国建筑陶瓷总产量2015年将要达到110亿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将近50%。

  记得1989年刚刚进入石湾陶瓷厂参观时,当时佛陶集团建国陶瓷厂的厂长带领我们看了最先进的意大利西蒂辊道窑炉,日产量达到2500平方米,在当时已经是最先进、产量最大的一次烧成生产线了。当时的内宽,是2.1米,200 00mm的内墙砖可以排8片,而当时普天下的墙地砖生产线,基本处于隧道窑时代,可以想象,8片砖整整齐齐出行到参观者的面前,不啻于检阅军训的士兵,是何等的阵容强大、气势恢宏!

  窑炉的国产化,做得越来越成熟,始于湖北华窑的第一代从业人员。尽管 国 字号在当时的轻工部巨资支撑下,拆零件、划图纸,搞得热火朝天,但是真正可以拿来使用的,是 中 字号的一系列窑炉公司生产的柴油辊道窑。而且内宽在1.8~2. 米之间徘徊,窑炉长度在120米以下。

  窑炉的大产量,始于 长 。1996年前后,陶企成熟的窑型,基本是2.1米内宽,150米长;而此后的长度,就一再加长:180米、250米、 20米,最长的达到400米!可以说,中国建陶产量的 大跃进 ,促成了辊道窑炉长度的 大跃进 。

  大而不强,是这个时候窑炉的特点:在拉长的同时,生产效率有所提高,但是能耗却增加了,更谈不上节能。

  第一次加宽窑炉的冲动,始于2005年左右,当时陶企老板已经认识到,加长窑炉增加产量的弊端,加宽窑炉通道才是 硬道理 !于是第一批2.8~ .5米内宽的窑炉出笼了。由于没有技术含量,只是外形扩宽,结果可想而知:砖坯色差严重,砖坯队形混乱不堪,经常堵窑;掉顶由于跨度大,经常塌窑,不一而足。 扩宽 行动宣布失败。很多冲动的老板为此缴了不少学费。

  笔者在2009年担任金刚辊棒的销售经理,当时曾经和辊道窑业内公认的 土专家 李汝湘先生探讨 扩宽 行动究竟需要什么条件,李汝湘先生说道:辊道窑要扩宽 内宽由2.1米扩大到 .1米(正好排4片600砖或者 片800砖),必须解决六个关键问题:首先是辊棒的强度和长度 目前的辊棒2片800砖已经到了极限, 片800砖必须研发超强超长辊棒;然后是窑墙变薄:这意味着必须有轻型保温隔热材料,导热系数必须比现在低40%以上;第三必须解决 隆砖 问题。所谓 隆砖 ,就是辊棒穿越窑体、连接上下窑体的 工 字型耐火材料砖:砖的隔心壁必须薄强度又必须足够、受热后又不能走位;第四必须解决横截面温差问题,为此还得解决窑炉顶部由平顶变拱顶问题、喷枪火焰长度问题;第五必须解决砖坯行走过程中的 纠偏 跑偏问题;第六排风管路设计和风机设计安装 是并排双管还是梯阶单管,是梯阶分段双风机还是单风机?当然,其他还有很多技术问题。在前沿阵地的业者们,意识到了技术难度,也意味着解决步伐正在加快!

  攻坚任务的急先锋,据笔者所知,国外的是萨克米公司,09年首先在清远蓝谷陶瓷厂实践;国内是群星窑炉公司,率先在广西建起4片600耐磨砖生产线。笔者在2010年,也参观了中瓷窑炉在大将军厂生产的 片800砖宽体窑。当然上述窑炉全部使用了金刚公司技术专利等静压超高温辊棒。

  之后,摩德娜推出了2010年版本的宽体窑,2011的改进型,宽体窑技术越来越走向了成熟。跨越了三年的推出、改进,直到走向成熟,宽体窑在第二轮的冲击中,顺利过闸。普遍的数据反映,节能在1 ~25%,节电在20%以上。大大节约了生产用地。 至于产量,绝对不是2500平方米了,笔者实地参观了摩德娜在清远升华厂建立的 片800抛光砖的宽体窑,日产量达到18000平方米。单窑产能扩大到了7倍!当然,我国建陶产量 0年历程,由1000万平方米的数量级,到2012年估计100亿平方米的数量级;扩大到了1000倍!

  中国辊道窑,从一味外形 拉长 ,到智慧型 扩宽 ,走了一条由曲折(耗能)到光明(节能)的大路。从苦苦思索不得其解,到几百万投资失败的叹息;最终走向成功。壮哉,从事宽体窑事业的窑炉从业者们!

冠心病的用药原则
男性小孩上厕所小便刺痛
小儿挑食厌食怎么办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