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租房知识

李贺是我国中唐时期一名著名诗人拳

2020-05-06 来源:黑龙江租房网

李贺是我国中唐时期一名著名诗人,他少年早成,自成一家。他的诗歌创作,主要采用自由奔放、不拘一格的乐府诗和古体诗,很有特色。

一、李贺的生平

李贺,字长吉,唐富昌县昌古人,福昌即今河南省宜阳县。公园790年,出身在一个衰败的贵族之家。李贺从小便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他刻苦读书、刻苦写作,为了写出好的作品,他呕心沥血。在十八岁时便写成了感动韩愈的《雁门太守行》。然而,一个受到文坛领袖赏识的青年,并没有一帆风顺地成长前进,而是过早地蒙受了打击。他二11岁通过了河南俯试,正准备参加进士考试时,一些嫉妒李贺的人说他父亲名字叫“李晋肃”,其中的“晋”跟进士的“进”同音,那是“家讳”,是不能去参加进士考试的;以应避忌讳为借口,使得他不能参加考试,阻塞了他的仕途。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际上也就是阻塞了他发挥抱负的道路。理想的破灭,使他十分悲忿,郁郁苦闷,日久做疾,竟是瘦弱不堪。不久,他为生活所迫投身为吏。《文选》中说“他只做过一个掌祭记的小官奉礼郎”。实际上,这个奉礼郎不过是一个太常寺的小官,因此,他深感无聊和屈辱。公园八一三年,他决然辞官,回到昌古的南园。第二年,他渡黄河穿太行,到潞州投奔朋友张彻,但是明珠暗投,又过了两年,即公园八一六年,才华横溢的诗人,寂寞地死在家中,年仅二十七岁。后来杜牧《李长吉歌诗叙》赞之为“骚之苗裔”,对他的过早夭折也不胜惋惜。

2、李贺的诗风

李贺留传至今的诗共二百余首,其中多数诗在思想上都有特点。过去,曾有人由于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白杜甫、韩愈等风气的影响,便说他是唯美主义诗人,那是不对的。李贺的诗歌也有糟粕,有的作品语意晦涩、堆砌词藻,艺术形象欠完整,情思脉络欠联贯。但并没有构成李贺诗的主要倾向。不能以偏概全。诗人生活在贞元,元和年间,那时,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声势浩大,产生了许多乐府诗,来反应社会现实和民主疾苦。李贺有一部分诗,如《老夫采玉歌》、《感讽五首》、《黄家洞》、《宫娃歌》、《扬声青花紫石砚歌》、《古悠悠行》、《苦昼短》、《贵主征行乐》和《吕将军歌》等。学习乐府民歌,继承前人诗歌的优良传统,反映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他们的勤劳智慧,嘲讽皇帝官僚的迷信求仙,不满于贵族权门的奢侈荒淫和宦官专权,其精神和新乐府运动是一致的。当然,李贺写得更多的是直接或间接反应他的生活、他的抱负、他的悲忿的诗。如《致酒行》和《开愁歌》、《赠陈商》、《金铜神仙辞汉歌》等等。这些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作者对中唐那个黑暗的社会的不满和反抗,是有很大的进步意义的。李贺的诗构思新颖、想象丰富、形象生动、色彩鲜明。许多作品,多用比兴,又能摆脱思想上和节律上的束缚,充满奇情异想,显现出了强烈的浪漫主义特点,是唐人写诗用形象思维的典型例证。

3、浅析《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的早期作品《雁门太守行》就突出地代表了他的写作风格。这首诗全部用浓辞丽藻、大红大绿去表现紧张悲壮的战役场面,真可谓“构思新奇、形象饱满”。诗中用‘黑云压城城欲摧“来形容敌人数量之多,和守军情势危急,如鳞般的铠甲,在日光下闪闪发光,想象奇特,使人拍案叫绝。诗人在这里没有着意描绘疆场上撕杀的场面,而是侧重刻画了战场上的环境、气氛以及将军誓死卫国的精神。这样写反而效果甚佳。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这两个环境的描写,体现出诗人的浪漫主义特色。后两句的描述,恍如战场上悲壮的气氛就在读者眼前。守军虽然伤势惨重、精疲力竭,但是仍然坚持战役。这是为何呢?诗人在最后两句有了交代“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是由于君王招聘贤才的厚意呀!这里虽然表现了作者,在当时特定环境下的主观思想的局限性,但也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向往。

浅析《金铜仙人辞汉歌》

笔者认为李贺的作品中,最具有风格和特色的是《金铜仙人辞汉歌》。

《金铜神仙辞汉歌》基本上具有李贺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特点。《金铜仙人辞汉歌》是作者有感于曹灭汉的一个历史传说而写的。作品产生的时候距离唐朝的灭亡还有9十年左右,我觉得这里多少有点李贺为唐王朝挽歌的味道。要不,做为一个有头脑的诗人,何以会在那时产生了兴亡之感呢?而当时的李王朝也的确是日落西山、穷途末路了。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车舝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汉武帝刘彻,晚年迷信神仙,在建章宫祭神仙的精明台,竖立了高二十丈,大七围的“仙人掌”。它全部形体都是用钢铸成的,下面部分是钢柱,钢柱上站着一个伸开掌捧承露盘的铜仙人。刘彻想用金铜神仙盘上的玉杯来接云端的甘露,以调玉屑为食,乞求长生不老。而曹叡要把金铜仙人搬来竖立在自己的前殿。李贺诗中所述的事件便是,曹叡下令叫魏国皇宫的官员,用车子去搬取金铜仙人的经过。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诗的开篇两句,就体现了李贺的浪漫主义风格。“茂陵刘郎”是指汉武帝刘彻。茂陵是陵墓的名字。第一句是说,刘彻在悠久的历史中,像是一名秋风中的匆匆过客,指出岁月匆匆,人生急促。“夜闻马嘶晓无迹”是诗人想象刘彻的鬼魂在夜游故宫,有时人们可以听见马的嘶鸣声,而白昼却无迹可寻。刘彻是金铜仙人的主人,所以,诗人先从刘彻已死写起。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这两句是诗人写想象中的汉宫景致。它的意思是说,名花虽然还在枝头开放,但亡国之后的汉宫,已经一片荒凉。

“魏官车舝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眼珠”。这里魏官驱车从洛阳出发,指向千里之外的目的地。由于是写从洛阳到长安,所以进长安城的东门。时值秋季,诗人想象自西而来的秋风刺人眼目。这里都是写金铜仙人之外的所作所为,下面是他的自我感受。浪漫主义风格又一次在此体现出来。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金铜仙人出汉宫时,只有天上的月亮相随陪伴,而这个月亮曾把临过壮盛时期的汉宫,所以诗人把它称做“汉月”。由汉月而勾起对往事的回忆。作者想象仙人自然会思念他的主人刘彻,使它伤心落泪,诗人想象这铜人凄清的泪水象沉重的铅水一般。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诗人写金铜神仙离了去国,香草依依不舍铜人,香草都是无情之物,尚且悲不自胜,那么,天若有所知觉有感情,面对这样的兴亡变化,也会因之悲戚愁苦而衰老吧!这里诗人同样,又一次的应用浪漫主义手法。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这两句诗是写金铜神仙捧盘离开汉宫,愈走愈急的情景。凄凉的月下,车儿载着铜人阔别而去。长安城已模糊不清,几近看不见了。除了微弱的渭水声,尚萦回在月外,一切静静悄悄地。

李贺写《金铜仙人辞汉歌》的悲剧到此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不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使人可以反复回味。这首诗将诗人的写作手法和创作思想完整地表现出来,从而可见,诗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还具有娴熟的写作技巧,以致所以能在短短的篇幅内,表现出深邃的思想和复杂的感慨。

从上述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李贺是一位风格独特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李贺是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代表诗人,又是从中唐时期到晚唐时期诗风转变的一个代表者。如果单就其浪漫主义而言,他恐怕是唐代仅次于李白的重要诗人了。难怪为后人誉为“诗鬼”。

但是他的神奇想象,优美的诗句,来自于他的勤奋、刻苦。相传,他外出游历,也肩背着诗囊,忽发奇想,或触景生情时,所留下的美好诗句,会都纳入“诗囊”之中了。所以,在我们本着扬弃的精神,学习李贺,研究李贺之余,他的勤奋、刻苦的精神,也是要我们认真学习的。

共 15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诗歌评论。作者的结构安排是很讲求的,三个部份构成了文章周密的赏析逻辑。第一部分介绍李贺的生平,突出他苦难的人生,为下文解读他的诗歌作品,为读者看懂诗评做了很好的铺垫。第二部份是总说,整体评价李贺的诗歌风格特点,进一步从诗歌内容方面让我们了解了李贺。第三部份是举例赏析李贺诗歌。作者的举例是非常讲究的,1首诗意气风发,一首诗感念晚唐,两首诗和李贺的人生境遇相关,把李贺的诗歌风格特点清楚地展示了出来。就是这两首诗,就成了作者对李贺诗歌评价的总体观点的有力支持。好文!【:春雨阳光】【江山部精品推荐01 040624】

1楼文友:201 - 2 :20:24 古诗词向来精炼,意味无穷,所以说文章并不在字多,在于精湛.

回复1楼文友:201 - 20:15:55 多谢文友临帖评读,问好!

上海癫痫病是怎么来的
柳州治疗宫颈糜烂医院
沈阳癫痫病最正规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