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与苍凉拳
2020-04-24 来源:黑龙江租房网
华丽与苍凉,对张爱玲的作品与人生,定义何其准确。华丽的是形式,苍凉的是内在;或说,凄凉的是情势,华丽的是内在。
《读解张爱玲——华丽苍凉》万燕 著 中华书局2018年1月
“我虽做点张爱玲研究,却不是‘张迷’,曾经有人说我是,其实我不是。所谓‘迷’者,必得心仪万分,如痴如醉,连她的缺点亦奋力维护,且不容他人臧否,我没有到这个地步,所以没有‘迷’的资格。”这是在《读解张爱玲——华美苍凉》一书中,作者万燕的“自序”之语。
这其实也是我想说的。我也不是“张迷”,按说该“迷”才是。明知道她的文字是好的,有着参透人生的深入,但年少读时,总不免紧张,感觉每一字句后面都有暗示,有语重心长的某种目的性,所以阅读的时候会有所警惕、戒备,不会完全融入进去。但是,看完《读解张爱玲——华丽凄凉》后,我却思念起张爱玲来,感觉懂了她一些。
华美与苍凉,对张爱玲的作品与人生,定义何其准确。华丽的是情势,苍凉的是内在;或者说,苍凉的是情势,华美的是内在。在张爱玲这里,华美本身就是一种苍凉,凄凉到极致也是华美。就像她的一句名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反过来理解也是一样的:生命是一件凉旧的袍,爬满了华美的蚤子。这是一种很奇怪也很奇异的“张爱玲体”效果,有着鬼魅般的艺术魔力。
作为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万燕是不折不扣的学者,提出的却是一个个看似天真,其实很有价值的问题:为何张爱玲在十六七岁就写出《牛》《霸王别姬》这样早熟的作品,在2十三岁就以《沉香屑 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一系列小说红遍文坛,至今魅力不减?为何她只在1946年2月到杭州乡下及温州小住,在1950年到上海郊区参加短暂的土改运动——如此短暂的农村生活体验,却写出了农村题材的小说?
对她显露出的惊人的早熟与才气,我们冠以“天才”的称号。然而有了这个称号,就足以解释一切,不需要过量追问吗?如果只是凭“天赋”吃饭,那末她的创作活动几近不会给他人带来任何有益的启示。
万燕在这本书里,侧重探索了张爱玲创作力来源的问题:除获益于本身特殊的身世背景和经历,那些与年龄、阅历不符的华美与苍凉感来自何方?万燕将视野投到张爱玲初期的浏览影响上,比如《红楼梦》《海上花列传》《歇浦潮》《醒世姻缘传》《金瓶梅》等中国古典小说,赫胥黎、毛姆等西方现代小说,和新感觉派、张恨水和老舍的小说,戏剧、小报、唐诗等。万燕把张爱玲所爱好的这些作品称为“潜文本”。她说,张爱玲晚年转向《红楼梦》研究和《海上花》译注,可以视作其创作经验的沉淀与总结。
文艺理论家钱谷融是万燕的博士生导师。他曾撰文说,万燕认为“潜文本”“不但在题材和叙述描述的手法方面深深地影响了张爱玲,而且还进一步地给予了张爱玲一种视察人生世相的特殊的眼光,使她对社会、对历史、对人性构成了一套独特的见解。换句话说,也就是给张爱玲重新培养、铸造了一颗完全的心灵。对张爱玲之作为一个作家来讲,那么就是帮助她建立了自己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我觉得万燕的这个观点是非常精辟而深入的”。
《读解张爱玲——华丽凄凉》中说,张爱玲对待文学史的遗产所采取的态度,是把前人的主要突出的特点综合起来在自己身上加以强化,并与自己的气质产生碰撞。其基础又是建立在她深切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经验上,从而给人一种她首创了“张爱玲体”的感觉。
从这个角度可以说,张爱玲首先是一名卓越的阅读者,然后才是卓着的创作者。这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与信心,那就是如何继承文化遗产,如何在直接经验不足的情形下,从浏览汲取间接经验,走向创作实践。
很值得一说的是,万燕的文笔优美而细腻,理性又感性,与通常的理论文章大为不同,字里行间很有灵性,有很多创见。既有女性对女性的那种天然的敏锐感受力,又有作为学者的严肃治学,显示出深刻的理论思维能力。她将张爱玲解剖得通透,有力度,有温度。我买来书,是一口气看完的,一整天几近无法放下。
张爱玲在创作上的出其不意,与她孤绝的人生姿态,都如在世间投放的华丽而苍凉的惊叹。《读解张爱玲——华丽凄凉》则是穿透它们的一个惊叹。
(:王怡婷)
吃什么食物缓解腹泻静脉曲张怎么治
治鼻塞流涕的药
-
- 下一篇
- br什么玩意儿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