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搭配
2020-05-31 来源:黑龙江租房网
《西游记》,这个名字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这两年更是受到媒体青睐,以至于一拍再拍。且不论其拍得好与坏,假或真,大可先暂搁一边,划个句号。眯一下眼,定定神,且从书香古卷中撷取几篮别致又自然的贝壳,重新装点心中的神魔大厦。
《西游记》的情节,想必大家早已了然于心,大可不必再花笔墨一一论之。不妨删繁就简,轻鸢剪掠,取精拾彩,但求沿途新意簇簇,别致纷纷。
且看唐僧。他的大众口碑最好,赞者名之得道高僧、天朝法师,讽者也只是说他怯弱胆小、不识妖怪云云,给大众的第一印象便是:善良不杀生。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要说他的第一特点,便是胆小怕死。有人马上不服气了:“那他为什么不辞劳苦,远行十万八千里而求取真经?”且听我一一道来。第一,他的身世。他的前身是如来的二弟子——金蝉子,因不听佛法被贬下世。当然,如来没那么狠,他只是想让金蝉子知道错了,但找个什么借口呢?正好,少个取经人,那就让他去吧。可以说,唐僧取经是如来安排好的。第二,唐王之令。唐王当年为了消除自己的罪孽而决定超度众冤魂,请当时有名的禅师陈玄奘,也就是唐僧大做法事,中途得观音指点,要西方极乐三藏大经方可超度冤魂。唐王问众人何人愿去,唐僧自告奋勇,言自己愿去。其实当时情况是明摆着的,全国众僧无数,就你唐僧能晓诸经,可通万藏,现在又是水陆大会主讲,唐王说的不是别人,就是你唐僧,是点名道姓要你本报讯(于建超、张卫军)近日去。天子叫你去,你敢不去吗?第三,为求自身正果。唐僧愿意西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听见观音说取得真经便可成就正果,正果是什么?就是成佛了,脱去凡体了,自由了,这样的事唐僧当然想去了。这就是唐僧远行取经的原因,他说是为了唐王分忧,都是堂皇之词,客套话罢了。那为什么说他胆小怕死?且听我说来。
让唐僧不曾想到的,是取经途中群魔乱舞,险阻重重。一开始就很不顺,在双叉岭时,唐僧差点被猛兽所食,幸亏被猎户刘伯钦所救。后来他帮刘家念了几卷经,央求刘伯钦送他一程,到了五行山,刘伯钦要走了,且看唐僧如何反应:“三藏心惊,轮开手,牵衣执袂,滴泪难分”,这哪像个法师,这不是胆小怕死是什么?猴哥打死白骨精后,唐僧怎的说?“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看吧,我们的慈眉善目的唐长老也有发火的时同日益升格的消费者需求匹配。 对于吉利而言候,一发火便只顾自己安危,不顾徒弟死活,“你回去吧!”你走吧,你不想活,我还想活,你走吧!比丘国猴哥想吓唬唐僧,故意装作惊慌失措,大惊小怪,这下真唬住了唐长老,看他怎样跟猴哥说:“你若救得我命,情愿与你做徒子徒孙也”,若非胆小怕死,何以出此言?这样的例子举不尽举,随手一抓就是一大把。
二者,唐僧絮絮叨叨,说话牵二连三,一个字:烦!唐僧并不像大家所想的那样寡言少语,知书达理。跟几个徒弟甚至部分妖怪说起话来真真一个烦,在此不便举例,大家可于书中自行品味。
三者,唐僧一路西行,苦吃了不少,可桃花运也不少,那他到底动心了没有?西梁女王乃是第一个看上唐僧之人。看她怎样跟唐御弟说的:“愿招御弟为王,我愿为后,与他阴阳配合,生子生孙,永传帝业,却不是今日之喜也”?这儿且枝蔓一下,说说这个女王。她说的什么生子生孙、永传帝业,显然是哄唐僧的。女儿国不是没有男人,如意真仙和他徒弟便是,车迟国商人也常来此贩卖东西。唐僧还算走运的,去女儿国住在一个老太婆家中。老太婆的意思大概是这样:我一家人都老了,都休了风月之事,不会为难你。“若到第二家,老小众大,那年小之人,那个肯放你过去”!可见,女王说没有男人来女儿国是骗你唐僧的,那些商人,说不定就是先卖身,再卖货的。女王设宴招待唐僧,问他吃荤吃素,“贫僧吃素,但是未曾戒酒”,不对呀,长安出发时不时说好不喝酒吗?这不明显的反口覆舌吗?但他自觉失言,马上掩饰了过去:“须得几杯淡酒,与我二徒弟吃”,看,把过错全推给八戒了,太不人道了。这就是唐长老的风范。唐僧这次没有矜持,最后还是喝了很多酒,他心里很纠结:“到西天也只是为了乐,而此间不愁吃穿,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不比西天差啊”。但很快他就被琵琶精掳走了,这下他可被吓坏了,琵琶精要与他交合,唐僧当时中毒一般,木木然,更何况猴哥八戒就在洞外,唐僧保住了童子身。后来木仙庵时,唐僧对杏仙也是有一丝好感的,但他怕徒弟们看出他的心思,无奈才看着杏仙一干人被打死。而到了白鼠精,唐长老一反常态,半点心都没动,为什么呢?你富贵难及女王,善解人意不及琵琶精,纯情又难和杏仙比,凭什么让我唐僧对你动心!最后,他和猴哥联手配合李天王父子制服了白鼠。唐长老的最后一次艳遇是在天竺国,已经快到灵山了,玉兔看上了他。不过这次他克制住了。一个原因就是:娶了玉兔顶多当个驸马!由此可见,唐僧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他常说:“出家人不打诳语”,结果呢?他自己又何尝没有说过。取经临行,“只在三年,便回上国”,结果一去就是十四年;观音给了唐僧紧箍咒,唐僧随便编个谎话,骗猴哥戴上了;还有一次打劫,“二位大王,且莫动手,我有个小徒弟,在后面就到。他身上有几两银子,把与你吧”,猴哥哪有什么银子!
一个唐长老,就够我们品味的了,他的真相还有很多,暂且打住。
至于猴哥,他当年大闹天宫,玉帝真的拿他没办法吗?当年看守蟠桃园,玉帝又为什么让猴哥去?这其实点明西游记的大背景:佛道相争。道家以太上老君为祖,佛教以如来佛祖为首,二派相争,是全书的总背景。玉帝为了遏制佛派势力,故意让猴哥看守桃园子,他的目的就是借猴哥之手,把桃子全弄没,他也有了借口。这样,蟠桃大会开不成了,要知道,佛派的成员还没有成仙,他们的寿命只有几百年,而让他们得以延续寿命的,正是五百年一次的蟠桃大会!没了蟠桃,佛派就危险了。而如来为了扩张势力,让唐僧取经,传于南赡部洲,也就是东土,这也是唐僧取经的另一个原因。后面老君坐骑青牛精下凡,猴哥与大罗神仙都战他不过,只因他有那个圈。这其实是老君故意安排的,他是故意让猴哥去找佛祖,猴哥也去了。如来呢?让八大金刚前去帮忙,并带了金丹砂,什么东西啊?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钱!有了这东西,老君自然就满意了,带着牛儿走了。
八戒呢?当年为什么调戏嫦娥?他有那么傻吗?成功了吗?取经沿路他又为何常常喊着要散伙?
沙僧平时寡言少语,他当年为什么下凡,据说是玉帝因为他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玻璃盏,仅仅是一个玻璃盏啊!玉帝至于这样吗?还要拿飞剑穿他。而沙僧平时又为何说话少,办事少,他心里到底想着什么?
西游记的世界乐趣无限,此时但请诸君捧起书卷,寻墨访香,细观别有洞天的西游记。灯下,馨香一脉,瑟瑟缭绕出一派天地。
共 268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西游记》是多少人的珍爱,无法统计。拿我来说,曾经有一段时间,半大不小的时候吧,非常渴望能拥有一部这令我梦魂牵绕的名著。即使到了今天,已不知读过多少古今书籍,还是不能忘了那四位高僧。用本文作者的话说,叫做“乐趣无限”。《西游记》除了四位高僧而外,还有众多鬼神,也个个写得既情态各异,又活灵活现。读了本文,感觉很爱教益,有些以前被自己忽略掉了的东西,一下子明白了。谢谢作者!期待更多好作品!推荐。问好!【:梅芷】
1楼文友:- 0 15:46:1 哈哈,八戒同志并不傻,为什么要调戏嫦娥,很简单,谁叫嫦娥长得那么漂呢。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2楼文友:- 0 2 :05:2 为这个作品献分,祝写作快乐,也祝创作更上一层境界。
回复2楼文友:- 1 18:12:0 谢谢!
晋城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濮阳白癜病医院
惠州治疗白斑病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