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落选中科院院士称5个月前已预感结拳
2020-04-28 来源:黑龙江租房网
资料图:饶毅
昨天,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对外公布。同日,一篇 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的博客文章,再度引发公众对院士话题的热议。博客作者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在中科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出现过,但在中国科学院昨天公布的初步候选人名单中落选。昨晚,饶毅在接受北京晨报采访时表示, 早就预计到了这个结果 , 任何学生物的人都会知道原因 。
截至发稿,中国科学院相关部门尚未就此事做出回应。
■人物
饶毅:北京大学毕生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兼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学术副所长。回国前曾任美国西北大学Elsa Swanson讲席教授、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神经发育的份子机理和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担负多个国际学术杂志编委。在斯坦福、哈佛、麻省理工学院、东京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做学术报告。
1996年起,兼中国科学院研究员,1999年协助推动建立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2002年协助建立中国科学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2004年起兼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2007年9月全职回国。
回国即出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的饶毅,被认为是新时期归国潮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舆论将他的回国与上世纪50年代钱学森、郭永怀的回国相提并论,由于他们都是在海外成名后,壮年归国效力的科学家。
然而,对这位神经生物学家,公众更熟习的不是他研究的领域,而是他大胆、锋利的言论。2004年,在饶毅回国之前,他就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撰文,对中国政府的中长期科技规划表示关心,并直言不讳地提出了自己的批评和建议。
5个月前就写好博文
饶毅在博客中写道: 鉴于推崇中国科学院前身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学方面代表性科学家林可胜等,敬佩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如神经生理学家冯德培等,尊重50年代以来在国内艰苦环境中坚持做好科学研究的院士,感谢其学部委员(特别是冯德培、邹岗等)在80年代对我的支持和现有院士近年在我回国工作后多方面的支持,我于2011年初接受推荐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饶毅说, 在表达了尊重和感谢后,从2011年8月17往后将不再成为候选人。 在题名时间上,饶毅写的是, 2011年 月5日写,2011年8月17日添加日期 。
结果早就预计到了
昨天下午,拨通饶毅在北京大学的办公室。对为何发出这样的博客,饶毅表示不愿多说, 我该转达的意思都已经传达得很清楚了,我想说的都在我的几篇博客中,为什么答应参选,为什么今后不再成为候选人,这些博客内容是一脉相承的。不想再另外说明。
至于为什么早在 月已经写好博文,而在昨天才对外发出,饶毅解释说: 我总要等到别人公布结果后才发吧,其实我早就预计到了这样的结果,在 月就已想好了。 至于为何落选,他给出耐人寻味的回答, 任何学生物的人都会知道原因。
翻看了饶毅在之前发过的一些博文。就在昨天博文发表的两天前,他的一篇《减少中国科学界浮躁的一个必要步骤》的博客文章似乎泄漏了蛛丝马迹。 对行内来说,都清楚中国生命科学这二十年的基本情况:国外做过博士、博士后,回国立即做正教授,再做一两篇Nature、Science、Cell,或者几篇同领域最好杂志的论文,就可以做院士。 中国科学界浮躁是自然的,不浮躁倒奇怪:因为职称高,没有 后顾之忧 ,不怕评审,就热中通过搞关系奔经费、而不是靠学术。中国生命科学界,90%以上的教授在90%以上时间不听学术报告。有些人(国内所谓做得好的人)不听国际重要科学家的报告,而为了当选院士的投票只听国内院士的报告,给现在的学生树立不良榜样。
方舟子:第一轮就被刷纯属侮辱
作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饶毅,引发公众关注并不是第一次。2007年,45岁的饶毅从美国西北大学归国。他和现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施一公回国在当时都引起不小的反响。
在回国前,饶毅就曾对中国教育科技问题提出过直言不讳的批评。去年年底,两人还在美国《科学》杂志刊出社论,认为中国现行的科研基金分配,更多的是靠关系而非学术水平高低, 浪费资源、腐蚀精神、阻碍创新 。
而在昨天公布的初步候选人名单中,施一公名列其中。截至发稿时,通过施一公秘书转发的短信还没有得到回复。
看到,一些友对饶毅落选深表惋惜。有友称,饶毅落选是中国院士的悲痛,他放弃了美国国籍,为人坦荡,学术贡献大过很多中科院院士。方舟子对此也评论说: 我觉得饶毅竟然第一轮就被刷下来,纯属侮辱人。连肖传国当年都进入了院士选举第二轮。
何祚庥:评选不像考试那样简单
昨天,曾经和饶毅就中国科技体制改革问题有过深谈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在看到博文后给饶毅打了。在接受北京晨报采访时,何祚庥表示,谁该当选院士,谁不该当选院士,大家见仁见智,虽然评选院士有一定标准,是基本公道的,但大家会有不同看法,并不像考试高低分数那样简单。具体看谁对科学贡献大,这个评判的标准本身就很复杂,每个人的尺度不一样。
何祚庥认为,当选的人大体是会有一些长处,最起码不会让那些 乱七八糟 的人当选,但没当选的人也不一定不好。 我在里对他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没有必要太在意谁该当选或不当选,公道自在人心,也不能一次就盖棺定论。
同时,何祚庥指出,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的初步候选人名单并不是终究院士名单,在饶毅所属的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中,包括施一公在内的初步入选 0人也不会全部终究选为院士。 饶毅和施一公的研究在生物学领域属于新东西,新事物固然会有很多人反对,就比如爱因斯坦提出新理论的时候,就有很多年龄大的研究者反对,他的理论是在多年以后才被承认的。
晨报 韩娜
■相关
段振豪刷出名单
晨报讯(韩娜)昨天,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对外公布。原增选有效候选人为 14人,进入初选名单的为145人。此前曾因涉嫌贪污被刑拘的中国科学院地球深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段振豪,在初选名单中没有出现。
在145名初步候选人中,最大的76岁,最小的只有40岁。最终将从中选出不超过60人,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同时发布公告,表示 中国科学院学部是严肃严谨之科学荣誉团体。院士增选工作严格按照增选程序进行。广大院士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深恶痛绝,反对增选工作中的不当行动。请相关个人、单位、部门自重自爱,一旦发现并查实有不正当行为者,我们将严肃处理。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总名额不超过60人。
运城看男科去哪个医院南京邦德医院夏保志
小孩病毒性感冒
-
- 上一篇
- 关于1枚铜钱值多少钱的介绍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