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个人征信市场将形成多层多元格局.源泉
2021-03-04 来源:黑龙江租房网
BCG:中国个人征信市场将形成多层多元格局
【财新】( 王玲)3月31日,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中国个人征信行业报告》(下称《报告》)表示,法律法规和监管推动下,中国征信行业雏形初现,未来趋向于走公私兼营的混合型发展道路。
《报告》认为,鉴于当前央行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是中国最主要征信系统,民营征信机构纷纷携技术、数据入场,中国个人征信市场将形成多层多元格局,类似德日形成混合模式。报告将国际个人征信行业主流模式分为三类:一类是法国为代表的****主导模式,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模式;一类以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混合经营模式。
《报告》预计,由于征信行业数据积累、智力密集、资金密集等特点,尽管央行主导的征信中心仍将是金融借贷场景中的核心机构,大型数据拥有者结合技术、资金和场景优势,有望跻身行业主流,影响行业标准、主导行业基础平台。
“征信是个烧钱的双边市场,一边是数据来源,一边是应用场景,比如信用卡是典型双边市场,没有800万张,谈不上业务,” BCG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何大勇表示。
2015年1月5日,央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六个月。到10月,央行结束对上述首批八家民营征信机构的第二次验收工作,并未发牌。芝麻信用机场等场景营销争议后不久,央行低调下发《征信机构监管指引》,央行征信中心也将获牌。
“机场(营销)这个问题最大的意义在于把征信合理应用场景这个议题提到公共视野里面,是一个很好的信用普及教育,”BCG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张越表示,此次《报告》并没有提出征信市场规模,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暂时无法界定中国个人征信市场边界。何大勇看来,目前市场上关于中国个人征信市场的数据,比如千亿规模,均没有太多科学根据。
会起效比较快。”潘碧灵认为除了少数巨擘,《报告》认为中国个人征信业将出现“小而美”的细分领域,这些领域的企业依靠独特的数据资源和分析技术存在产业链上游,或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场景决策支持等增值服务。以美国场为例,除了占据个人征信市场收入逾六成的益博睿、艾克菲和环联,市场还有Solera Holdings向汽车保险理赔提供软件和服务供应商,目前它拥有覆盖70多个国家交通违章记录、事故处理记录、机动车行驶记录等信息。
《报告》认为,中国个人征信行业立法立规亟待完善。其中,合理对个人数据信息采集与应用是基础和前提,而中国隐私保护立法滞后,《个人信息保护法》仍在制定过程中。现行规定在信息采集和使用范围上均缺乏明确规定,导致合法采集和滥用公民信息等现象并存。2013年,****颁布《征信业管理条例》,是行业框架性法规,规定数据采集的信息主体须经本人授权,但实践中落实有待改进;2013年12月央行出台的《征信机构管理办法》。2014年4月起,央行各地分行开始接受个人征信牌照申请。
反观美国,从上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相继出台17部信用管理法律框架,以《公平信用报告法》(FCRA)为核心,奠定征信市场法律基础。
其次,《报告》指出,个人征信行业的基础资源,即数据,的供给目前存在来源散乱、质量差以及交易机制缺失的痛点。行业所需三大类数据:金融数据、****公共服务数据以及生活数据分布在各主体机构;大量民间借贷、互联金融数据未能统一征集和标准化处理;各类场景中的生活数据,存在一人多户或多人共户等问题。此外,数据质量上,尽管新兴机构能够更加快捷、低成本上搜集数据,但存在信息主体不明、身份难以验证等问题
。并且,第三方数据交易平台及其机制的缺失使得各家征信机构在数据源头圈地,影响行业整体水平提升。
除了目前等待发牌照的八家个人征信机构,财新此前了解到,包括电信运营商在内的多家机构已经排队等候申请第二批牌照。
何大勇向财新分析,电信数据在征信领域的使用或存在监管问题,“电商数据涉及到个人隐私,如果它进入征信行业,数据的保密性处理将是一个挑战。”
他认为,发放牌照将使征信市场更加规范,让防范个人隐私泄露更有据可依,“即使没发牌照,在中国从事类似于个人征信服务的机构不少于300家,发牌照放开前端、管住后端,这是中国的监管原则。”
《报告》认为,未来3到5年,个人征信行业个人相关数据合理合法征集与交易机制将得到大幅改善,目前已有地方****或大型数据拥有者牵头发起数据交易平台;行业对包括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常态。■
荆门专治白癜风医院宝宝健脾的食疗
四川成都治疗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