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逢春忆荠菜生存
2020-05-02 来源:黑龙江租房网
夜读 | 逢春忆荠菜
逢春忆荠菜
三月,寒意尚未消尽,溪头田间却早已绿意葱翠,寂寞了一冬的野花也适时地活泛过来。田埂上一棵棵荠菜开着小朵的白花,随风摇曳。“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荠菜花开了,春天也就来了。
在闽西老家,荠菜是春天里一种最负盛名、备受青睐的时令野菜,它是大自然的馈赠,承载着乡人难以割舍的亲情。它色泽油绿、清香怡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做法多样。陆游曾说“春来荠美忽忘归”郑板桥边吃边赞“三春荠菜饶有味”苏轼更是美其名曰“天然之珍”称其“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在被贬外放时期,苏轼喜用荠菜、萝卜和粳米,不加调料做羹食用,还发明了荠菜与米煮粥,自称“东坡羹”他的咏荠名句“时绕麦田求野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村妇携稚子挖荠菜的画卷。
在那些青黄不接的时日,荠菜还是穷苦人的“救命粮”它随处可见,遍地可寻,足以果腹活命。现在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荠菜早已卸掉了昔日的“重任”成为各类美食的素材之一。
而我最惦记的就是荠菜饺子。儿时,母亲包的荠菜饺子是我最爱吃的,百吃不厌。每逢春分前后,母亲就会带我去挖荠菜。母亲拿着铲子走在前面,我挎着篮子走在后面,脚踏着松软的泥土,不一会儿,满篮嫩绿。回到家,母亲先把荠菜择好洗净,放到热水锅里焯一下,再捞出沥干剁碎,加入煎好的碎鸡蛋以及猪油、葱花、香油、盐,搅拌均匀后,就可以动手包饺子了。
母亲在包饺子时,常说:“包饺子就像做人,肚子里要有货,但是要藏而不露,这样才能走得远。”幼时的我,似懂非懂地听母亲讲着这些“深奥”的道理,眼里却是馋着那一个个玲珑剔透的饺子。煮熟出锅后,夹起饺子一口咬下去,只觉汁液鲜嫩,猪油的醇香、荠菜的清香、鸡蛋的鲜香融成一股馥郁的嫩香,在唇齿间滑动。
从两千年前的《诗经》中咏唱的“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到当代著名作家张洁的那篇散文《挖荠菜》舌尖上的春天,曾在多少个饥荒年代慰藉了祖辈们的胃口。如今,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野菜,又重新回到了我们的餐桌,唤醒着我们最纯朴的记忆。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又在一个春日吃上了荠菜饺子,只是没了当年饺子的味道,少了当年包饺子的人。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荠菜
荠菜(学名:Capsellabursa-pastoris),十字花科,荠菜属植物,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护生草、稻根子草、地菜、小鸡草、地米菜、菱闸菜、花紫菜等,地方上叫香荠,北方也叫白花菜、黑心菜,瑶家叫“禾杆菜″,河南、湖北等地区叫地菜,是一种人们喜爱的可食用野菜。起源于东欧和小亚细亚,目前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其拉丁种名来自拉丁语,意思是小盒子、“牧人的钱包”,是形容它的角果形状像牧人的钱包,英语名称就是“牧人的钱包”。荠菜的营养价值很高,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痢疾、水肿、肠炎、胃溃疡、感冒发热、目赤肿疼等症。人工栽培以板叶荠菜和散叶荠菜为主,冬末春初均可。传统习俗则是在特定的日子吃鲜美的荠菜煮的鸡蛋。味道鲜美,用来包饺子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山东鲁南地区(以滕州使用最为广泛)有一种叫做菜煎饼小吃,经常使用荠菜作为一种材料与其他混合加上鸡蛋,口味鲜美,具有良好的口感。
甘肃好的白癜风医院汉森四磨汤适用人群
36小时长效治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