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大量风光电需消纳大容量储能技术亟待突新时代
2020-06-04 来源:黑龙江租房网
风电、光电与生俱来的间歇性、随机性特征,伴随着装机规模不断增加,全国范围内部分地区、部分地段的弃风、弃光问题逐渐显现,如何破局已经摆上了业界的议程。
11月17日至20日,2015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发布了《“十三五”电力科技重大技术方向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预计2020年,我国要实现2亿千瓦风电、1亿千瓦光电的并消纳,为了大幅提高其利用效率和贡献水平,并优化调度及大容量的技术瓶颈亟待突破。
并调控已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实践经验,但由于寿命和价格的掣肘,大容量仍须“上下而求索”!
11月18日当天的会议结束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 胜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在目前条件下,推广大容量储能技术,从经济上来讲,肯定还是不可接受的。
风电、光电之“殇”
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逐渐受到“热捧”,由于水电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可发程度较高,国际上有关可再生能源的研究通方便你随时查看。种植系统除了可以种植外常不包括水电。
自2000年以来,我国以发电、光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迅猛增加;目前,我国风电和光电累计并容量分别跃居世界第一和以此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位。
风光无限好。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在发布的报告中指出,未来我国风电、光电的发展空间巨大,预计2020年的发电装机规模将达 亿千瓦,将是当前累计装机容量的 倍。
前途虽光明,但道路却很曲折。据悉,我国风电、光电存在着“大规模发展、集中式建设、远距离输送”的特点,比如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开展大规模风电基地(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建设的国家,且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且远远快速电建设速度,加之当地负荷水平低,通俗理解就是没有相应的用电需求,弃风、弃光现象比较突出。
“弃风、弃光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从技术层面讲,电源建了,电没有建,输出能力受到限制,这是第一;第二就是,发得多、用得少,在某种情况下,发电大于用电。” 胜向《第一财经》表示,在风电、光电同时大规模出现的时间,由于其它约束条件,电就得相应压缩风电、光电。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风电、光电存在间歇性、随机性的“天然弊病”,比如有风无风、风大风小,都会影响风电出力,再比如青天白日,光电可以运转自如,可黑夜阴云,光电就会“怠工”,所以占比不能过高,且须要用其它电源如水电进行匹配,否则就会对电的稳定造成影响。
大容量储能何时普及?
面对当前弃风、弃光问题,国家电已经在谋划解决之道,规划在2020年将现有电互联整合为东、西部两大电,并于2025年融合为一个同步电,从而更好地消纳“三北”地区过剩的电力。
但为风电、光电开拓“销路”的同时,也要有效地改善电系统的运行特性,否则功率波动起伏较大的光电、光电,由于大规模、集中式地“蜗居”在我国一部分地区,仍无法有效地并输出。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郑宝森等与会人士的共识是,大容量储能技术,不仅可以平滑风电、光电的功率波动、促进其大规模消纳和接入,也可以对电进行调峰调频、增强电安全稳定运行的能力。
梦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受当前技术条件,寿命、价格,成为阻碍大容量储能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两道铁丝。
“由于价格、寿命等等限制,从经济性角度上,大容量储能技术还不可接受,目前仍唯一可行的还是抽水蓄能。”但 胜也告诉,从正面来看,大容量储能技术也在发展,并在规模化、商业运用上做着尝试。
让人仍看到曙光的是,储能技术的效率和寿命正在持续改进,其昂贵的价格也以年约降低一半的速率在持续下降。
“随着各种储能技术路线的逐渐成熟、化学储能成本的持续下降,及相关政策的逐步完善,电对新型化学储能的需求将更加迫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在发布的报告中表示,“十三五”期间将是化学储能技术逐步向大容量、高效率、长寿命发展的阶段,并有望进入商业化阶段。
怎么调理小儿脾胃虚弱
心慌气短头晕
经络不通怎么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