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看房选房

党改变了我农奴的命运计划

2021-12-07 来源:黑龙江租房网

“党改变了我农奴的命运,让我当家做了主”— —巴桑老人讲述新旧西藏变化

今年70岁的巴桑老人,一生都奉献给了自己钟爱的党校教育事业。近40年的教学生涯里,他已记不清自己讲了多少节理论课、教过多少学生,也就是在这段教学生涯里,让他对新旧西藏特别是人民群众在政治权利上的变化,有了深刻感悟。

巴桑老人的祖辈都经历过旧西藏的黑暗。在旧西藏,广大农奴主和奴隶之间是一种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根本没有平等可言。仅占西藏人口5%的三大领主拥有西藏全部耕地、牧场、森林和大部分牲畜,而其余95%的农奴则一无所有。

“我的爷爷奶奶都是农奴,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屋和土地,仅有的生产资料也都被农奴主剥削光,我从一出生就跟着母亲,四处寄居在亲戚家,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生活。”巴桑说。

翻开历史不难发现:1959年民主改革前,西藏长期处于政教合一、僧侣和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在这种封建农奴制社会,旧西藏法律将人分为三等九级,明确规定人在法律上的不平等地位, 农奴的人权被领主阶级所剥夺。地方政府完全被官家、贵族和寺庙上层僧侣(又称“三大领主”)所掌控,各级官员由上层僧侣和世俗贵族担任。有的大贵族官员的子弟一出生就获得四品官阶,十七八岁就可出任政府重要职务。中小贵族的子弟经俗官学校学习后,即可进入地方政府任职。僧官大部分由贵族出身的喇嘛担任。广大农奴处于社会最底层,毫无地位可言。

民主改革废除了寺庙的一切封建特权。僧尼获得了平等权利和自由掌握命运的权利,许多处于底层的僧尼冲破束缚,还俗返家。

“因为家里养不起我,为缓解家里困境,母亲想尽办法把我送进了扎什伦布寺当小僧。民主改革时,我刚好10岁。记得当时共产党给了寺庙三个政策:一是愿意继续留在寺庙的可以选择留在寺庙;二是到上学的适龄儿童可以去内地或者当地的学校念书;三是选择回家。”巴桑回忆说。当时,巴桑老人年龄还小,拿不定主意,所以就选择回家。

关于SEO方面的问题 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奴不再被当作农奴主的私有财产而被随意支配,农奴主对农奴的人身占有权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

“回到家时,家里已分到了2间房子、4头牲畜、6亩土地。从此,我每天都去放羊,帮爷爷奶奶干农活。有了自己的土地和牲畜,日子也慢慢好起来了。”巴桑说。

15岁那年,家人发现巴桑之前在寺庙里学习的东西并不能改善家里的条件,于是将巴桑送到皮革厂当工人。2年的临时工加5年的正式工,在这7年里,因接触的都是汉族老师,巴桑对学习汉语产生了极大兴趣,开始学习汉语、政治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民主改革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不断发展和完善,西藏各级人民政权相继建立。1980年,西藏全区开展了乡级直接选举,1984年后扩大到县。1987年,西藏自治区作出《关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决定》。经过多年探索,西藏逐步发展形成了农牧区基层民主制度。农村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城市社区全部建立了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居委会等社区组织。

“22岁那年,我被工作队看中,选拔去居委会工作,3年时间里,先后担任了民兵连连长、团委书记等职务,从26岁到退休

,我一直是党校老师。”巴桑说,“大半辈子当老师,当年带的农牧民子女学生,现如今很多都走上了领导岗位,这在旧西藏,以他们这样的身份,连想都不敢想。”

今天的幸福日子,让巴桑老人感触颇深。如今,巴桑老人的孩子们都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履职尽责为人民服务。“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西藏的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我不可能走上工作岗位,当上干部学校老师,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我,是党改变了我农奴的命运,让我当家做了主。”巴桑老人笑着说。

广州哪家癫痫好
永州看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
南京治疗子宫内膜炎费用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