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农产品贸易
2020-08-12 来源:黑龙江租房网
新常态下的农产品贸易
2015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突出强调“可持续”,传递出发展现代农业的明确信号。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无小事,“三农”问题也始终被高层密切关注。
怎么保证中国人的饭够吃?怎么让老百姓吃得放心?怎样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中国的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带着这些问题,《财经国家周刊》于全国两会期间,采访了刚刚由农业部副部长调任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的牛盾。
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的牛盾,30多年来一直从事农业问题的研究与管理工作。1992年调到农业部工作以来,牛盾参与了WTO农业谈判和多个国际农业协定、公约、标准的制订,特别是2004年任农业部副部长至今,牛盾分管国际合作,在推动和加强多边、双边与区域间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日前,年届六十的牛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并卸任农业部副部长之职。
我们希望促进农产品的贸易和发展,这有利于我国有竞争力的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我国目前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是水产品等,进口比较多的是国外的大豆产品、食用油、棉花等。我们也进口了一部分粮食,包括玉米、小麦、大米等。通过农产品贸易,为国内外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说到冲击,还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大国效应。我国进口的农产品,无论是那个品种,其进口量在世界农产品贸易市场上,都是多的,但是进口到国内以后,跟我国的各类农产品总量相比,却是一个很小的比例。
去年我国进口了大约1400万吨粮食,这个量在世界贸易市场引起了很大反响。但这个数量只占我国谷物生产总量的不到3%,现在我国的谷物生产自给率是97%,我们粮食安全的底线是自给率95%。
《财经国家周刊》: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与今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当中,都讲到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我们的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请你谈谈我国的农产品对外贸易面临怎样的国际形势。
牛盾:农产品贸易比较特殊,基本上每个国家都希望能多出口、少进口甚至不进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如果进口多了,肯定会打压国内农产品的价格,影响农民积极性,甚至导致国内农业萎缩,竞争力降低。
吉安白癜风专治医院类风关
南阳有没有医院治疗白癜风
-
- 上一篇
- 植发全程是需要花多少钱
-
- 下一篇
- 六界吞噬者第五章红炎噬力下